在论坛现场创新产品展示区,一款新一代全麻诱导的气道工具——鸣人喉罩(多功能喉罩)展板前,吸引了多位与会者驻足。鸣人喉罩又称四代喉罩或多功能喉罩,是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教授田鸣与驼人集团在传统喉罩的基础上合作创新开发的一款新产品,具有多项独家专利。
据众联共创平台负责人刘艳红介绍,此款多功能喉罩以气管插管导向装置设计最为突出,该产品为单独注册产品,具有较高的生物相容性,插管成功率高达95%,在临床上取得广泛应用推广,为解决临床急救、气管插管困难等问题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专利分析展区以全国各个省份为单位,集中展示了当地医院国内专利分析与创新成果转化政策情况,图文并茂,参会观众不仅可以直观了解到各省份医院的专利类型及有效性、法律状态、申请人排名、各地市排名、技术构成功效、技术功效价值度等专利现状,还可以深入学习各地创新成果转化政策,为后续创新研发汲取灵感,奠定基础。
另外,会议现场还设置了创新达人展示区、创新企业展示区、医工项目展示区等不同主题创新展区。上千个创新展板向参会嘉宾展示了征集筛选出的医疗器械临床优质项目,这些创新转化成果、想法,涵盖低耗、高耗设备和体外诊断设备等多个类别,项目来源全国近600家医院。
创新项目交流活动与企业创新成果交流活动也同期举行,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福建省立医院等医疗机构的20余个创新项目与北京仰生恒泰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河南翔宇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深圳柏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创新企业进行面对面交流,洽谈签约意向合作项目。
目前,随着我国医疗专利数量快速增长,创新转化氛围越来越浓,创新成果转化需求正在逐步增多。然而,临床科技成果转化是技术与经济活动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从灵感迸发到专利市场化的过程需要翻过研发、注册、招标、医保、进院等多道关卡,解决法律保障、专利保护、产业对接等多重难题,在多个机构的密切合作下才能让临床医护人员的经验产生最大价值。
众联共创医疗器械创新服务平台是由驼人集团牵头,业界多家知名企业和医疗机构共同发起筹建,旨在促进临床优质创新项目转化交易的一站式医疗机构服务平台。平台于2022年9月份成立,目前已吸引30000余项医疗器械创新项目、500余家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累计举办了50余场产学研用创新项目医企对接活动。
主论坛上,国家卫健委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汪德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高级研修学院研修四部主任弓志军,浙江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教授朱宝库,北京鹰瞳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首席医学官陈羽中就医疗机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医疗器械监管中的创新注册、“政产学研”相结合模式推进大健康方向功能膜材料产业的发展、人工智能器械的创新探索作主题报告,共同探索新形势下科技创新项目转化发展愿景。
此次论坛由河南省医院协会、河南省医疗器械商会主办,众联共创医疗器械创新服务平台、国际医疗器械交易中心承办,中国医学博物馆、驼人集团协办;以“融合创新发展,助力健康中国”为主题,聚焦国内医疗科技创新成果研发,旨在进一步提高医院服务能力和医疗技术水平,激发卫生技术人员研发动力,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助力医疗器械产业创新发展。
当日,400余位临床创新达人、300余家创新企业齐聚一堂;1000余项临床创新项目、600余项创新转化成果现场展出,与会者带着各自需求面对面交流,共商医疗器械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大计。
国创育成医疗器械发展(深圳)有限公司总经理徐浩说,此次参会,收获颇丰,为医疗机构搭建创新供给端,为生产企业搭建需求端,为医护人员和生产企业在创新转化方面的合作交流提供服务,进一步推动了政、产、学、研、用的深度合作,为高端智能医疗器械的创新研发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